今后坐动车可以去哪儿?未来10年大理州交通规划这样布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11月30日,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大理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及具体线路的推荐方案!
2022年1月14日,《大理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简本)》(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主要涉及机场、铁路、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要客货运枢纽规划建设、滇西(祥云)国际物流港规划建设等。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覆盖全州州域29459平方公里。
据了解
大理火车站及高铁北站功能定位
已基本确定
大理市海东、凤仪片区
也将规划新建多座道路立交
主城区通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
发展战略
建成“北上川藏、东联滇中
西南出境、内网互通、空中辐射”的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更好地满足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支撑大理作为
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和滇西城市群核心的发展定位
北上川藏:通过大丽攀铁路、大攀高速等交通干线打通大理—攀枝花—成都/重庆通道,继而实现大理北向快速衔接京津冀、陆上丝绸之路节点等,远期随着滇藏铁路建设,大理将成为进藏通道上的重要枢纽节点;
东联滇中:大理位于滇西与滇中交汇地带,通过广大新双线、昆楚大高铁等交通干线加密与楚雄、昆明等滇中重要经济据点的联系,随后通过省会昆明打通向全国辐射的交通网络;
西南出境:大理作为泛亚西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随着大瑞铁路的建设,未来将成为云南由“末端变前沿”,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内网互通: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支撑大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空中辐射:大理作为云南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通过开通南亚、东南亚空中航线,实现对全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辐射,进一步强化大理综合交通枢纽的影响范围。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部分)
据悉
大理州域范围内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将呈现
“双核五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形态
“双核”——“两站两港”
分别为依托大理中心城区大理北站、大理站、大理机场等构建的大理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核、依托祥云国际物流港构建的大理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核。
“五带”——大理州综合交通枢纽
主要沿五大对外交通发展轴进行布局,分别为大楚昆发展轴、大瑞发展轴、大攀发展轴、大丽发展轴、大临 发展轴。
“多点”——大理州域布局
形成多级多点、全域覆盖、结构体系完整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体系。
客运枢纽
按照客运规模和功能,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客运枢纽为大型客运枢纽,二级客运枢纽为中型客运枢纽,三级客运枢纽为小型客运枢纽,打造州域“3+5+12”的三级综合客运枢纽布局体系。
“3”个一级综合客运枢纽:大理站客运枢纽、大理北站客枢纽、大理机场客运枢纽;
“5”个二级综合客运枢纽:大理旅游客运枢纽、大理南部客运枢纽、下关码头客运枢纽、祥云县客运枢纽、宾川县客运枢纽;
“12”个三级综合客运枢纽:上关客运枢纽、双廊客运枢纽、喜洲客运枢纽、弥渡客运枢纽、南涧客运枢纽、巍山客运枢纽、漾濞客运枢纽、永平客运枢纽、云龙客运枢纽、洱源客运枢纽、剑川客运枢纽、鹤庆客运枢纽。
大理北站
大理北站为大理铁路枢纽“一主一辅”中的主客站,建成后主要办理昆明、丽江方向动车组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瑞丽、临沧方向集动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及部分昆楚大铁路动车组的立折作业;办理昆明至丽江方向普速及动车组列车的停站通过作业。
定位:未来大理北站将形成一个集铁路客运、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及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换乘的区域综合交通中心。
大理北站规划位于大理红山山脚,为大丽攀线规划客运站,并规划动车所引入车站,衔接丽江、广通、攀枝花三个方向。车站设到发线9条(含正线),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4座,跨线设备2处,远期按6台10线布置。
大理站
大理站为大理铁路枢纽“一主一辅”中的辅助客运站,主要办理普速列车大理至丽江、瑞丽、临沧方向的始发终到及普速列车(含集动)昆明、丽江至瑞丽、临沧的停站通过作业;办理部分昆楚大铁路动车组始发终到和立折作业。
定位:大理站综合客运枢纽是大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综合客运枢纽之一,形成集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枢纽。依托大理客运东站,为区域居民提供市际间、县际间的公路快速客运服务。
大理机场
定位:云南省重要的支线机场、旅游机场、国内重要的支线机场、著名的国家旅游机场、云南省内航空运输网络的次级枢纽机场、云南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网络中向西辐射的重要机场、远期努力建设为昆明机场中小型飞机的备降场。
航站楼方案
近期规划航站楼面积 68000㎡,在现有T1和T2航站楼(前列式)的基础上向南规划新增T3航站楼(48000㎡),采用指廊式布局;终端规划航站楼110000㎡,向南新增42000㎡,采用指廊式布局。T1商务航站楼主要承担商务贵宾旅客候机功能;T2航站楼现有主体改造作为国际航站楼使用,将来随着机场国际航班的增多调增国际部分面积;正在实施扩建区域作为国内航站楼的候机区使用;T3规划主要的国内航站楼。终端期在T3南侧新建T4航站楼,相应规划楼前交通及停车设施等。
中心城区路网
大理市城区沿洱海呈U形分布,各组团紧邻洱海岸边,外侧又多为山地,形成独特的城市形态结构。下关与古城组团发展较为成熟,已形成明确的道路网络,凤仪和海东组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存在问题:现状大理北与各片区衔接不足;大理站巍山路通道交通拥堵影响互联互通效率;大理北站与大理机场间通道单一;中心城区客货运快速通道混合。
优化建议
1、将双月路调整为城市主干道,将览川路调整为快速路,与深长村连接线以及西环线高架线形成客运”U”快速通道。
2、新增主干路蛇山路,西连红山路,东接览川路,形成大理北站与城市快速通道之间的连接。
3、依据城市产业布局,将临大丽高速的城市道路规划为货运专用道,并通过老楚大高速路快速化,构建货运外绕快速通道,形成客货运分离,道路功能明晰的双“U”型道路体系。
道路网优化示意图
轨道交通路网
基于大理市“U”型、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大理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构建应当首先解决古城组团、下关组团、海东组团连片发展问题,构建沿洱海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其次是促进凤仪组团与下关组团及海东组团共同发展,提升凤仪的产业发展轴;最后在考虑城市通道资源与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下,研究增加辅助线和加密线。
轨道方案的构建
大理市中心城区远景线网布局4条线路,线网规模81.2km,密度0.81km/k㎡。
1号线:起于北五里桥,止于大理机场,串联大理古城、下关城市中心、满江城市副中心多处居住、行政、教育聚集点等,并将大理火车站、大理高铁北站、大理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设施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大理市城市轨道的最重要的骨干快线,主要为旅游交通、对外交通服务。线路全长39.1km,设车站33座,平均站间距为1184m,主要沿大凤路—人民北路—苍山路—漾濞路—巍山路—祥云路—红山路—机场路敷设。
2号线:起于1号线太和站,止于1号线苍山路站,串联了下关片区、满江片区以及多处居住、行政、教育聚集点等,是大理市城市轨道的辅助线。线路全长12.0km,设车站16座,站间距为750m,服务于通勤与日常客流。主要沿榆华路—兴盛路—宾川路—机场路敷设。
2-1号线:起于南涧路水电学校,止于2号线电力巷站,是下关区域的加密线,线路全长4.8km,设车站5座,服务对象为通勤、日常客流。主要沿南涧路敷设。
3号线:起于1号线红山路站,止于1号线大理机场站,串联凤仪片区、海东片区,是1号线的延伸线,重点实现凤仪片区、海东片区与下关组团的联系。线路全长7.5km,设车站3座。主要沿关宾路敷设。
3-1号线:起于3号线关南线站,止于大理东站,主要实现与凤仪片区的联系,是一条加密线。线路全长5.8km,设车站3座。主要沿祥云路敷设。
4号线:起于凤北路,止于1号线中和站,重点实现海东片区与凤仪片区的之间联系,是大理市城市轨道的加密线。线路全长12.0km,设车站7座。主要沿工业大道敷设。
大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图
主要客运枢纽互联互通新增项目一览
主要客运枢纽间互联互通新增项目
主要客运枢纽间与景点互联互通新增项目
主要客运枢纽与大理市主要功能区互联互通新增项目
主要客运枢纽与多点客运站互联互通新增项目
主要客运枢纽至高速收费站主新增项目
来源: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