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升级“非遗+旅游”深化文旅融合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年来,鹤庆县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升级“非遗+旅游”,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了非遗与文旅有机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近日,走进鹤庆新华村寸光伟银器传习所,寸光伟正在指导年轻学徒制作银器茶具。从小就喜欢制作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他,15岁就能独立打制杯、壶、碗等简单器皿。1999年,寸光伟回村创建了工坊,并渐渐做出名气。如今,他已经是制作酥油灯的老手和行家了。
和众多银器工匠一样,现在寸光伟一直“用心”打造银器工艺品,2019年,他在家里挂牌成立银器传习所,不仅吸引了国内各高校工艺美术师生来学习银器制作技艺,还成为众多游客了解体验鹤庆银器制作技艺的场所。寸光伟说:“高校师生来到新华村实习,希望他们把鹤庆的银器文化宣传出去。而作为银器锻制技艺传承人,我也有责任把银器锻制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鹤庆的非遗项目,种类丰富,特色鲜明,鹤庆瓦猫就是其中一项。金墩乡赵屯村艺人郜金福,人称“猫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在熟练掌握捏制瓦猫的基本传统技艺后,进行了大胆创新。郜金福表示,他制作的瓦猫在造型上更加夸张,尤其在嘴形上与其他人制作的瓦猫不同,头部高高扬起,嘴型张大,显得更加雄壮美观。由于郜金福制作的瓦猫销路好,不但当地民间使用,各级博物馆收藏,也被广大的国内外爱好者收藏,他家也成为瓦猫制作技艺的传习所,吸引着众多高校师生和游客来学习和体验瓦猫制作技艺。
如今,鹤庆众多非遗产品享誉省内外,每一件产品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非遗保护项目26项,代表性传承人242人,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项目6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州级项目10项,州级传承人26人;县级项目9项,县级传承人197人。
鹤庆县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以“高原水乡、银都鹤庆”为主导品牌,以新华银器小镇、乡村旅游和非遗传习体验等文旅综合示范点打造为基础,开启“非遗+旅游”体验模式,促进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鹤庆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非遗旅游小镇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据鹤庆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龙江薇介绍,近年来,鹤庆的非遗项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在鹤庆的停留时间,2024年1至10月,全县接待了海内外旅游者306.83万人(次),实现了旅游业总收入40.34亿元。
来源:大理日报
【免责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本站转载文章和图片出于传播信息之目的,版权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